7月29日,伴隨著鑼鼓聲和機器的轟鳴聲,山海關古城四條大街街景正式開始動工修建,預計明年完工后,將形成一個可為游人提供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”全套服務的中心區域,過去山海關純觀賞性的單一的旅游格局將被打破。
據了解,四條大街街景整治是今年山海關古城保護開發實施“999”工程中的重點項目之一,預計總投資約8億元人民幣、2007年完工,是自古城保護開發項目啟動以來投資最大的一個招商引資項目。四條大街沿街總長為2079米,整體規劃內土地面積289.5畝,建筑風格為明清式樣仿古建筑,新建建筑以一、二層為主,青磚墻、灰瓦頂,門窗以紅綠黑為主色調。
四條大街是山海關古城的“暢通出口”和核心道路,作為重要的通商關口,這里曾是溝通東西、盛極一時的商業匯集地。據史料記載,清代盛世時王朝稅收的四分之一來自山海關。整治后的四條大街將建成集旅游、文化、地產、商業于一體的綜合性、復合型旅游中心區域,以鼎盛的人氣和商流確保古城“活”起來。
其中東西大街將恢復明代建筑風格的商業步行街,以展示軍事、文化、名人府第、古道歷史為主,包括商住的高麗館、蒙古驛館,經營文房四寶、陶藝木器的先師廟、魯班廟,休閑餐飲的淳字鋪、保字鋪,講習武道的振遠鏢局,經營醫藥的常春堂;南北大街將恢復清代建筑風格的商業步行街,通過市井民俗文化全面展示山海關古樸厚重的民風,如四條包子鋪、馬記燒餅等傳統小吃,帶有天橋風格的榆關舊市,四合院商住及酒吧一條街等中西合璧的休閑娛樂場所等;同時以鐘鼓樓為核心,恢復老字號泰字鋪、美字鋪、明字鋪、德字鋪。
據介紹,截至目前,山海關共實施古城保護開發項目31項,完工22項,在建9項,完成投入8億元。文物古跡得到有效保護,目前省、市、區已經投入13000萬元修復鐘鼓樓、望洋樓、迎恩樓、服遠樓及城臺和部分長城馬道等文物本體,投入49000萬元進行古城環境風貌整治及與文物保護相關的配套和基礎設施、公用服務設施項目建設,古城嶄新的“舊”貌初顯輪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