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正在建設中的靈珠山菩提寺
記者昨日從青島開發區民族宗教局獲悉,總投資過億元的靈珠山菩提寺(原白云寺)土建工程已經完工,相關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。據了解,該寺廟建成后將成為青島地區最大的寺院,預定9月28日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,10月份正式對外向游客開放。
深度開發小珠山佛教旅游
靈珠山菩提寺原名白云寺,座落在小珠山北麓、大庵山南麓,該地鐘靈毓秀,風景優美,因南臨大海、地勢較高,山頂常有白云繚繞,如同仙境一般。白云寺建于明朝末年,在當時膠東地區是規模最大的寺廟。由于白云寺的空前興盛,佛教在黃島、膠州、膠南、諸城等周邊縣市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,每年正月十五、三月三、九月九等傳統節日,各地前來趕廟會的人熙熙攘攘,多則達幾萬人,影響力也逐年加深。
解放后,新中國明令廢除封建迷信,信教群眾的朝拜習俗一度受到沖擊,但白云寺香火始終沒有間斷。文革期間,全國掀起了“深山辦學”熱潮,珠山中學在大庵山建校,白云寺徹底遭到破壞。
據青島開發區民族宗教局局長于可居介紹,2000年12月28日,小珠山正式被國家林業局批復成立珠山國家森林公園,也逐步成為青島西海岸的新景區,而白云寺作為景區內重要的景點,也逐步受到重視;另一方面,群眾的信教熱情日益高漲,宗教高層人士也多次慕名拜觀,修復白云寺勢在必行。
近年來,我國佛教旅游方興未艾,已經成為旅游業一支重要力量。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,許多名山大寺修復開放,宗教活動正常開展,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游人和香客。
據了解,白云寺復建工程總投資逾1億元,其中信徒奉獻4000萬元,主要用于殿堂和佛像建設。復建工程充分利用了山坳的自然地形,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進行設計:整個寺院由一條主軸,兩條副軸組成,分中、東、西三路構成院落。中路主要設殿堂,東部布置寺院內部生活用房,西路供香客使用,形成“內東外西”的傳統格局,“內”為本寺僧人,“外”指來寺施主或居士。靈珠山菩提寺的主體包括山門殿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閣、觀音殿、舍利塔、鐘鼓樓等,寺院最大的亮點是在觀音殿內修建一座四面千手千眼的觀音銅像(高5.5米,有2400只小手)。據了解,整個寺院占地80畝,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,建成后將成為青島地區最大的寺院。
形成“東嶗西珠”、“東道西佛”格
記者在風光秀美的小珠山北麓的靈珠山菩提寺工地看到,寺院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,工人們正在修建停車場等相關配套設施,以及平整道路和綠化。據了解,佛像安裝將在8月20日左右完成。
據于可居介紹,9月28日,靈珠山菩提寺將舉行盛大的寺院落成、佛像開光和方丈升座等典禮。湛山寺方丈明哲長老任方丈。據市佛教協會透露,屆時將邀請海內外166名高僧大德出席盛典儀式,其中包括中國臺灣20多位和韓國、日本等國家的,以及國內所有名寺方丈。
靈珠山菩提寺在珠山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是一個重要的景區,在整個公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,一切智園、影視城、野生動物園已相繼落戶公園內,靈珠山菩提寺的落成,將形成青島大旅游格局即“東嶗西珠”、“東道西佛”。據市佛教協會介紹,近期還將啟動靈珠山佛教文化公園建設,該項目總投資將達2億元人民幣。
目前,傳統旅游熱點已人滿為患,大量游客需要更新的旅游景點,青島市各旅行社也著手開發嶗山等傳統景區以外的景點,以分流市區客流,這也為珠山森林公園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遇和充足的外地客源。此外,佛教在黃島、膠州、膠南等周邊地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,靈珠山菩提寺將為他們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宗教場所。
以佛教文化為主題,打造小珠山佛教旅游勝地,小珠山的旅游定位將“脫胎換骨”。據市佛教協會有關人士說,靈珠山菩提寺的落成,有助于打造青島佛教文化品牌,提升青島佛教在國內外的地位。
來源:青島新聞網